“玩”转蔬菜产业新潮流 菜博会解码科技与农文旅融合新范式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5-04-22
责编:
殷绪江
“震动效果特别真实,就像坐过山车冲进太空站,还能亲眼看到蔬菜在火星生长,太酷了!”来自菜博会VR火星大棚体验馆的一位名叫王怡辰的游客惊呼。戴上VR眼镜,王怡辰用手指在虚空中轻轻一点,一颗番茄种子瞬间破土,藤蔓沿着火星基地的穹顶攀爬,转眼结出鲜红的果实。走进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开幕首日现场,像王怡辰这样的游客络绎不绝。
4月20日,这场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菜博会,正以颠覆性的技术革新与沉浸式体验,重塑人们对农业的认知——在这里,种菜不仅是“面朝黄土”,更是一场融合科幻、艺术与全球合作的产业狂欢。“菜博会聚焦三大核心价值——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农文旅深度融合、开放生态构建。”山东省寿光市副市长朱永红表示,共计2600余个新品种、100余项前沿技术惊艳亮相,智能机器人、元宇宙VR种植等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蔬香花海”“阳台蔬菜”等体验场景,更让农业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态美学。
科技赋能 蔬菜产业创新发展
走进五号馆,记者发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用激光扫描着作物的生长数据,授粉机器人模拟蜜蜂振翅穿梭于花丛,而喷雾机器人则根据AI算法精准调控水肥配比。这些“钢铁农夫”组成的自动化矩阵,将传统大棚升级为“数字农业样板间”,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更令人惊叹的是,实验室技术正加速走向田间……七号馆内,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垂直立体栽培让生菜亩产突破3万斤;量子富硒技术则让西红柿的硒含量提升8倍,成为功能性食品新宠。

本届菜博会上,“科技种菜”成为核心看点。展区引入智能喷雾机器人、智能授粉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农业机器人,实现播种、施肥、巡检等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打造“数字农业样板间”。然而,这些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可靠性、成本以及种植模式等多方面的挑战。
“智能物联网技术、精细化蔬菜管理方案以及授粉机器人等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均在菜博会上亮相。”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隋申利在采访中分享道,“菜博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这些新技术的绝佳舞台,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催化剂。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参展商们在这里汇聚,共同将这些前沿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进而助力整个蔬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蔬菜协会会长杨雄年强调,在科技创新方面,协会通过“接棒挂帅”项目,精准对接农户需求与科研力量,培育出“炒肉专用辣椒”等特色品种;同时推动机械化率提升与品牌建设,打造“三派联动”模式——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影响力,企业品牌打通渠道,产品品牌直连消费者,助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农文旅融合蔬菜变身“可触摸的美学”
菜博会不仅是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更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展览会,记者发现有精心设计的“蔬香花海”“四季潍坊”等文化地标,也有阳台蔬菜、南果北种等别具一格的体验场景……这些惊叹的体验让农业成为了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态美学。“今年菜博会首次引入了全球首座以农业大棚蔬菜为主题的VR火星展示区。”朝希科技创始人桑兮兮介绍,在这里,游客戴上VR眼镜,即可穿梭于虚拟的火星种植场景,感受太空种植的奇幻之旅。这让游客们在体验科技魅力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农业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游客们来说,这样的体验无疑是新奇而难忘的。王怡辰兴奋地表示,自己不仅感受到了火星种植的神奇,还在体验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农业知识,仿佛亲身参与了一场农业科普之旅。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对农业的兴趣,让农业不再只是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成为了吸引人们参与体验的文化产业。“通过这种科技赋能的方式,我们把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文化、旅游相结合,让农业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农业体验。”桑兮兮说。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火星之中,亲身感受未来农业的魅力。“我们还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与农业相关的 VR 体验项目,比如阳台蔬果园等,让更多的家庭能够体验到农业的乐趣。” 桑兮兮展望道。
产业密码 “一粒种子”构建开放生态
寿光,这座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城市,不仅以菜博会闻名全球,更通过一粒种子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整合,实现了从“蔬菜硅谷”到全球农业技术输出中心的跨越。通过“主会场+卫星展”联动模式,寿光将智能温室、标准化大棚等技术输出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藏自治区白朗县引入“沙培”种植模式,以1.28%的可耕地产出占农牧业总量41%的效益;浙江衢州、雄安新区等地复制“寿光元素”园区,带动当地农业升级。同时,本届菜博会积极构建开放生态,通过国际主宾国合作、国家级“三新”成果发布等活动,搭建起全球农业创新对话平台,促进了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会设有5个分会场,不仅在国内多地设立分会场,“菜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26届,其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杨雄年认为,多会场联动、全球化视野以及打造特色和亮点等举措,成功地扩大了菜博会的影响力,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隋申利表示,“随着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期待为农业生产带来技术性的变革。”杨雄年则强调,未来,期待菜博会能够继续发挥其平台作用,推动蔬菜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健康、美味的蔬菜产品。寿光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以种子为核心不断助力蔬菜产业融合发展。也正如朱永红所言:“寿光正以科技为笔、产业为墨,书写‘一棵菜’撬动乡村振兴的新答卷。”